Python 垃圾回收机制
概述
python采用的是引用计数机制为主,标记-清除和分代收集两种机制为辅的策略。
引用计数
- Python语言默认采用的垃圾收集机制是『引用计数法
Reference Counting
』,该算法最早George E. Collins在1960的时候首次提出,50年后的今天,该算法依然被很多编程语言使用。 - 『引用计数法』的原理是:每个对象维护一个
ob_ref
字段,用来记录该对象当前被引用的次数,每当新的引用指向该对象时,它的引用计数ob_ref
加1
,每当该对象的引用失效时计数ob_ref
减1
,一旦对象的引用计数为0
,该对象立即被回收,对象占用的内存空间将被释放。 - 它的缺点是需要额外的空间维护引用计数,这个问题是其次的,不过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不能解决对象的“循环引用”,因此,也有很多语言比如Java并没有采用该算法做来垃圾的收集机制。
引用计数案例
1 | import sys |
执行结果:
1 | object born id:0x265c56a56d8 |
导致引用计数+1的情况
- 对象被创建,例如a=23
- 对象被引用,例如b=a
- 对象被作为参数,传入到一个函数中,例如
func(a)
- 对象作为一个元素,存储在容器中,例如
list1=[a,a]
导致引用计数-1的情况
- 对象的别名被显式销毁,例如
del a
- 对象的别名被赋予新的对象,例如
a=24
- 一个对象离开它的作用域,例如f函数执行完毕时,
func
函数中的局部变量(全局变量不会) - 对象所在的容器被销毁,或从容器中删除对象
循环引用导致内存泄露
1 | def f2(): |
执行结果
1 | id:0x1feb9f691d0 |
- 创建了
c1
,c2
后,这两个对象的引用计数都是1
,执行c1.t=c2
和c2.t=c1
后,引用计数变成2
. - 在
del c1
后,内存c1
的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1
,由于不是为0
,所以c1
的对象不会被销毁,同理,在del c2
后也是一样的。 - 虽然它们两个的对象都是可以被销毁的,但是由于循环引用,导致垃圾回收器都不会回收它们,所以就会导致内存泄露。
分代回收
- 分代回收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操作方式,Python将内存根据对象的存活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集合,每个集合称为一个代,Python将内存分为了3“代”,分别为年轻代(第0代)、中年代(第1代)、老年代(第2代),他们对应的是3个链表,它们的垃圾收集频率与对象的存活时间的增大而减小。
- 新创建的对象都会分配在年轻代,年轻代链表的总数达到上限时,Python垃圾收集机制就会被触发,把那些可以被回收的对象回收掉,而那些不会回收的对象就会被移到中年代去,依此类推,老年代中的对象是存活时间最久的对象,甚至是存活于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内。
- 同时,分代回收是建立在标记清除技术基础之上。分代回收同样作为Python的辅助垃圾收集技术处理那些容器对象
垃圾回收
有三种情况会触发垃圾回收:
- 调用
gc.collect()
,需要先导入gc
模块。 - 当
gc
模块的计数器达到阀值的时候。 - 程序退出的时候。
gc模块
gc模块提供一个接口给开发者设置垃圾回收的选项。上面说到,采用引用计数的方法管理内存的一个缺陷是循环引用,而gc模块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解决循环引用的问题。
常用函数:
gc.set_debug(flags)
设置gc的debug日志,一般设置为gc.DEBUG_LEAK
gc.collect([generation])
显式进行垃圾回收,可以输入参数,0
代表只检查第一代的对象,1
代表检查一,二代的对象,2
代表检查一,二,三代的对象,如果不传参数,执行一个full collection
,也就是等于传2。返回不可达(unreachable objects)对象的数目。gc.set_threshold(threshold0[, threshold1[, threshold2])
设置自动执行垃圾回收的频率。gc.get_count()
获取当前自动执行垃圾回收的计数器,返回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
扩展资料:Garbage Collector interface
gc实践案例
1 | def f3(): |
执行结果
1 | object born id:0x21d1a5dc470 |
gc模块的自动垃圾回收机制
必须要import gc模块,并且is_enable()=True才会启动自动垃圾回收。
这个机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发现并处理不可达的垃圾对象。
1 | 垃圾回收=垃圾检查+垃圾回收 |
在Python中,采用分代收集的方法。把对象分为三代,一开始,对象在创建的时候,放在一代中,如果在一次一代的垃圾检查中,改对象存活下来,就会被放到二代中,同理在一次二代的垃圾检查中,该对象存活下来,就会被放到三代中。
gc模块里面会有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的计数器,可以通过gc.get_count()
获取。
1 | def f4(): |
执行结果
1 | (621, 10, 0) |
621
指距离上一次一代
垃圾检查,Python分配内存的数目减去释放内存的数目,注意:是内存分配,而不是引用计数的增加。10
指距离上一次二代
垃圾检查,一代
垃圾检查的次数。0
是指距离上一次三代
垃圾检查,二代
垃圾检查的次数。
自动回收阈值
gc模快有一个自动垃圾回收的阀值,即通过gc.get_threshold
函数获取到的长度为3的元组,例如(700,10,10)
每一次计数器的增加,gc模块就会检查增加后的计数是否达到阀值的数目,如果是,就会执行对应的代数的垃圾检查,然后重置计数器
注意:
如果循环引用中,两个对象都定义了__del__
方法,gc模块不会销毁这些不可达对象,因为gc模块不知道应该先调用哪个对象的__del__
方法,所以为了安全起见,gc模块会把对象放到gc.garbage
中,但是不会销毁对象。
标记清除
标记清除(Mark—Sweep)』算法是一种基于追踪回收(tracing GC)技术实现的垃圾回收算法。它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标记阶段,GC会把所有的『活动对象』打上标记,第二阶段是把那些没有标记的对象『非活动对象』进行回收。那么GC又是如何判断哪些是活动对象哪些是非活动对象的呢?
对象之间通过引用(指针)连在一起,构成一个有向图,对象构成这个有向图的节点,而引用关系构成这个有向图的边。从根对象(root object)出发,沿着有向边遍历对象,可达的(reachable)对象标记为活动对象,不可达的对象就是要被清除的非活动对象。根对象就是全局变量、调用栈、寄存器。 mark-sweepg 在上图中,我们把小黑圈视为全局变量,也就是把它作为root object,从小黑圈出发,对象1可直达,那么它将被标记,对象2、3可间接到达也会被标记,而4和5不可达,那么1、2、3就是活动对象,4和5是非活动对象会被GC回收。
标记清除算法作为Python的辅助垃圾收集技术主要处理的是一些容器对象,比如list、dict、tuple,instance等,因为对于字符串、数值对象是不可能造成循环引用问题。Python使用一个双向链表将这些容器对象组织起来。不过,这种简单粗暴的标记清除算法也有明显的缺点:清除非活动的对象前它必须顺序扫描整个堆内存,哪怕只剩下小部分活动对象也要扫描所有对象。
扩展资料: Java 垃圾回收机制